如何降低复工的刑事法律风险?

2020-06-02 10:01:54

      疫情爆发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各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从工资照发到高速费用继续减免,目的只有一个,减少人员聚集,减少相互之间传染的几率。各地公检法机关为了落实和确保隔离管制做到位,密集出台一系列保障政策落地的刑事政策,加大了对涉疫情刑事犯罪的打击力度。

而对资金压力山大的广大中小企业来说,如何熬过这段艰难的时光,成为了当务之急。于是,很多中小企业主开始积极行动起来,想尽各种办法自救。为了避免和减少特殊时期面临的刑事风险,我们从以下角度进行了梳理,希望能对中小企业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

如何渡过难关,首先考虑的当然是复工复产,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此前没有任何刑事风险的复工,此时竟然出现了很高的刑事风险。这是为何呢?2020年1月29日,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下发《关于延迟省内企业复工的紧急通知》,要求省内各类企业不早于2月9日24时前复工,涉及保障公共事业运行必需、疫情防控必需、群众生活必需及其他涉及重要国计民生的相关企业除外。企业复工前要根据疫情防控情况,实施检疫查验和健康防护,确保安全复工。复工后要进一步压实责任,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防止出现疫情,强化安全生产。

虽然该文件临时出台,但却并不缺少法律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条规定,拒不执行人民政府在紧急状态情况下依法发布的决定、命令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5-10日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根据这一规定,如果中小企业负责人没有严格落实赋予的各项防疫义务,因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而被拘留和罚款,可能就是分分钟的事了。

更有甚者,如果防疫措施不到位,因复工而引发聚集性传染的话,承担刑事责任那几乎就是一定的了。本次2019新型冠状病毒系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三十条的规定,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引起甲类传染病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拒绝执行卫生防疫机构依照传染病防治法提出的预防、控制措施的。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根据刑法的上述规定,即使没有引发集聚性传染的风险,如果对相关的预防控制措施没有落实到位,仍然是要承担刑事责任的。如果我们反过来理解,假如说企业负责人已经将相关的预防控制措施落实到位,则即使发生了相关的传染案例,不仅负责人的刑事责任也一定会大为减轻或完全避免,该双罚制中单位的罚金应该也会相应减免。而这,正是刑事合规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为了有效规避上述风险,提出如下操作建议:

1、如果企业要提前复工,一定要申请,并向所在地县(市、区)级疫情防控指挥部申请报备。并提交《提前复工申请表》、相关证明材料及承诺书,经市工信局汇总初审报市政府审核,并报经市政府同意后方可复工。

2、如果企业按规定时间复工,企业复工前仍要根据疫情防控情况,实施检疫查验和健康防护,确保安全复工。

3、复工后要进一步压实责任,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防止出现疫情,强化安全生产。

4、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上述防控措施绝不应仅仅是空喊口号,而应该全面落地,并在形成书面后上报防控指挥部请求指导完善,具有较强的可执行性和可操作性。

在上述防控措施确实到位的情况下,如果因员工个人瞒报而发生集聚性案例,才能做到尽可能缩小范围,负责人的刑事责任风险才能真正降低。

生产实践中,总是不缺乏高明的先行者。大连一家日资机械制造企业,2000人,但正式复工后已经做到96%的出勤率,这个数据值得关注,复工靠什么,靠的不是口号,不是冲动,靠的其实是细致的合规管理,下面我们分享一下这家日本企业的复工管理方式,供广大中小企业复工参考。

一、员工上班前准备

1. 员工需提前10分钟上班(含通勤班车提前10分钟发车/07:10到厂),希望员工能够理解(因测温、记录等原因);

 2. 员工上班前需在家自行进行测温(体温检测超过37.2℃的人员,必须休假到指定医院发热门诊就诊,禁止带病上班);

3. 员工需随身携带手绢,用于手部清洗后擦拭;

4. 员工上班及上下班途中必须佩戴口罩,进厂时要接受医院专业工作人员测温,检查有无发烧等症状,必要时进一步确诊(体温检测超过37.0℃的人员,在“体温检测记录表”进行记录跟踪,同时进行二次检测,超过37.2℃的人员安排休假;含外部业者和所有入厂人员);

5. 各部门长,需提前到岗并实施开工前监督检查工作(即7:00以前到达工作岗位);

6. 为了加强室内通风,室内温度会有所降低,请全体员工适当加衣保暖(禁止穿着毛衣的毛领、毛袖外露服饰/异物混入防止)。

员工入厂路径(以人员分流为原则)

1. 通勤员工,全部由中心门岗进入(宿舍门岗关闭停用);

2. 通勤班车,全部由西门进入(西门开门时间为早上6:40分,由工作人员上车实施测温后方可下车);

3. 住宿员工,入住宿舍时全部由宿舍门岗进入,员工上班时,需在宿舍内实施测温;

4. 自驾通勤人员,全部由西门进入,然后统一到中心门岗进行体温检测(西门开门时间为早上6:40分)。

二、员工用餐管理

1. 食堂供餐时间进行调控,延长供餐时间(含早、中、晚、夜餐);

2. 食堂供餐时,原公共区域使用物品和个人自助添盛主食全部取消,由食堂专人提供(含餐盘发放、打粥、调味区等);

3. 食堂供餐时,原循环使用筷子取消(全部使用一次性方便筷子);

4. 员工用餐时,打完餐需按顺序就坐用餐(即;由专人引导,按餐桌摆放序号依次就餐),需全部朝一个方向就坐(就餐人员面朝东就坐,2人一张桌子);

5. 食堂供餐、用餐区域,实施定期消毒(早、中、晚、夜餐后);

6. 员工就餐过程中,拉开距离行走禁止二人以上同行和聚堆唠嗑。

三、防控安全管理措施

1. 公司为员工在上班期间发放一次性医用口罩,工作时间段全员必须佩戴口罩(每人每天1个,含休假日加班),因口罩货源短缺,希望员工尽量考虑自行准备医用口罩;

2. 公司内人事考勤指纹机全部停用,由各部门实施考勤管理(防止交叉感染);

3. 公司内自动贩卖机停止使用(防止交叉感染);

4. 公司室内吸烟点全部关闭,吸烟人员全部集中到室外吸烟室处吸烟(吸烟人员需保持1.5米距离);

5. 公司各卫生间加大药皂投放,满足员工使用(禁止往外携带);

6. 公司更衣箱、卫生间内,禁止二人以上聚堆唠嗑(员工各自独立在本工位休息,杜绝随意走动、交流);

7. 公司内禁止员工将食品携带到公司内,禁止在公共休息区用食和聚堆;

8. 公司员工休息区内,员工饮水用具放置区取消(员工需将个人饮水用具放置到更衣箱内,员工饮水后需立即离开更衣室);

9. 公司内公共区域、会议室、宿舍、车辆全部实施消毒处理(1次/4小时);

10. 公司内公共区域设置口罩专用回收箱,对口罩回收箱实施定时消毒(1次/4小时),每天回收全部按照医疗垃圾实施处理,员工需将佩戴过口罩废弃到专用回收箱内;

11. 公司购入的非生产性消耗品及现状守卫存放的快递物品全部进行消毒处理(1次/每件),自2月9日开始所有快递公司不予接受;

12. 由外部进入公司的物资,外包装需要在室外全部进行消毒后入库,并标识已消毒(使用酒精消毒;实施方法另行明确);

13. 公司内电梯操作及使用人员、需全部戴手套进行电梯开关操作(电梯开关使用酒精擦拭,定期进行消毒,1次/2小时);

14. 公司内禁止用酒精喷洒进行消毒,如有需用酒精消毒地方,应用抹布粘酒精后进行擦拭(消毒用品安全使用注意事项,另行配布各部门)。

15. 公司全体员工,下班后禁止将工作服穿到厂外;

16. 公司通勤员工下班回家后,应尽量减少外出,不允许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

17. 公司住宿员工下班回宿舍后,尽量不要外出,如有特殊情况需外出时,需到宿舍服务室进行登记报备(登记内容要填写详细,含外出事由、地点、接触人员信息等);

18. 外来业者必须佩戴口罩,需由守卫人员进行手部酒精喷洒消毒、体温检测等登记后,方可进入公司,接待区域以前台接待处为主,没有特殊业务不允许进入生产现场(包含所有人员手部用酒精、消毒)。

合规反思:在企业日常经营没有发生违规事件之前,如果已经做了系统的合规规范,当企业出现违规事件之后,司法部门可能就会对企业减轻甚至免除处罚。这是因为,企业之前已经尽到了主要注意义务。